晚期肝癌生存期短?别放弃,转化治疗创造“生机”
肝癌起病隐匿,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也正因此,不少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,治疗效果不理想。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?“在临床中,很多患者在在被确诊肝癌后,就觉得没希望了。其实肝癌并不可怕,只要做到早防早治,综合治疗,生存率是可以得到很大提高的!”3月17日,新桥医院肝胆外科李靖教授在科普讲座上指出,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四,死亡率排名第二,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,死亡约38万。目前,我国肝癌患者就诊时约70%处于不可手术的中晚期,如何延长生存时间、改善生活质量是肝癌防治的重中之重。近年来,随着医学的发展,转化治疗(介入、靶向、免疫等)的运用,扩大和改变了肝癌的手术指征,成为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,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创造“生机”。
“处于不同时期治疗方案不同,预后也不同。”李靖教授介绍,早期肝癌多数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,少数体检可有轻度肝肿大、黄疸和皮肤瘙痒。如果病灶只有3~5厘米,局部未扩散,治疗方法可通过外科手术、肝移植或介入栓塞、消融(包括微波消融、射频消融、冷冻消融)及时根治;中期肝癌症状有黄疸、肝脏肿大、腹腔积液等。介入治疗是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,部分可手术患者可争取手术治疗,介入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或手术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。晚期肝癌常见的有肝区疼痛、全身发热、消化道症状等,还可能合并其他症状或出现并发症。局部介入治疗+靶免系统治疗形成“组合拳”,可帮越来越多的中晚期患者创造“生机”。这其中,选择恰当的局部介入治疗手段不仅能起到缩小病灶、降低肿瘤负荷的作用,还有助于激活肿瘤特异性抗原,让游走在体内的残余肿瘤细胞充分“暴露”,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协同“作战”,改善体内肿瘤微环境,提高中晚期患者的综合疗效。
“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介入治疗,抑或是靶向药物或治疗、免疫治疗,临床上‘对付’肝癌的手段越来越多。”李靖教授介绍,随着医学的发展,外科能力强了,介入手段多了,靶免药物也有了,但要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,关键还是要早发现、早诊治,在病程的各个阶段、以恰当的时机合理、有效地利用好相应的治疗手段。关键是医患同心,及早发现,及时治疗,即使是到了中晚期,也有“生机”。
李靖教授提醒广大市民,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、长期酗酒、非酒精脂肪性肝炎、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、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, 需要定期体检和筛查,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,每隔6个月至少检查一次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。对于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异常者,可借助增强CT、磁共振成像、超声造影等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。